【导读】2021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计划招募2500人。更多招考资讯,备考干货,笔试资料,辅导课程,时政资料,欢迎关注内蒙古金标尺教育获取。
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等十部门《关于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的通知》(人社部发〔2021〕32号)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教育厅、财政厅等十部门《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内人社发〔2021〕10号)要求,2021年,我区将招募2500名高校毕业生,到基层从事支教、支农、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工作(以下简称“三支一扶”计划)。现将招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
一、招募对象
(一)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。
(二)2021年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内蒙古籍应届毕业生。
(三)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且尚未就业的内蒙古籍高校毕业生。
二、招募条件
(一)政治素质好,热爱祖国,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。
(二)学习成绩合格,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。其中,支教类从师范类院校专科及以上、非师范类院校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中招募,基础学科专业为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中文、蒙古语文、历史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、英语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;支农(支牧、支林、支水)类高校毕业生从农、牧、林、水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中招募;支医类高校毕业生从医疗、卫生及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中招募;帮扶乡村振兴类高校毕业生不受专业限制,从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中招募。
(三)具有敬业奉献精神,遵纪守法,作风正派。
(四)身体健康,有志于从事基层工作,有较强的吃苦和奉献精神,能胜任基层工作。
(五)各类基层服务在岗人员、服务期满人员、服务期未满中途脱离岗位人员、在读研究生不得报考。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、失信被执行人,不得报考。
三、招募人数
2021年,全区计划招募“三支一扶”人员2500人,其中,普通岗位人员招募2132人,蒙汉兼通岗位人员招募368人。(各盟市招募计划见附件1)。
四、管理和服务
“三支一扶”人员主要到苏木乡镇基层单位服务,服务期为两年。2021年自治区招募的“三支一扶”人员服务期限为: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。
日常管理。服务期间,“三支一扶”人员必须服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服务单位的管理。
退出管理。“三支一扶”人员因身体状况、升学、就业等特殊原因需要终止服务的,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,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,经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后方可离岗,取消其服务资格,并报自治区“三支一扶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。对服务人员服务期间私自离开服务岗位、不服从管理等,情节严重的,视情况取消其服务资格,终止待遇发放,并逐级上报备案。
户口、档案和党团关系管理。“三支一扶”人员要求将户口留在学校的,按有关规定保留两年;也可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;还可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。人事档案原则上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,实行免费人事代理。档案未转入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,由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其建立临时档案。党团组织关系按有关规定转至服务单位;预备党员转正、积极要求入党的,由服务单位党组织按程序办理。
考核管理。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服务单位建立年度考核机制,对“三支一扶”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,考核情况存入本人档案,并报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。“三支一扶”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,经自治区“三支一扶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,颁发由人社部统一印制的《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服务证书》,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。
五、服务期间生活待遇
“三支一扶”人员服务期间,由旗县(市、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为其发放每人每月2950元生活补贴,同时按照每人3000元标准,给予每名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“三支一扶”人员一次性安家补贴,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(养老、医疗、工伤、失业、生育、大病医疗)。
六、招募办法
(一)报名时间及方式
7月7日—7月11日,符合相应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内蒙古人事考试和培训网(网址:www.impta.com.cn )进行网上报名。本次考试免收报名费和考试费,无考前资格审核和缴费环节,考生报名成功后信息不能更改。报名时,报考者须上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数码彩照。
点击进入:2021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报名入口(7.7-7.11)
7月22日—7月24日,考生从内蒙古人事考试和培训网打印准考证。
符合相应条件的高校毕业生,只能报考“三支一扶”或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其中的一个岗位,不得兼报。报考“三支一扶”计划的考生,只能报考普通岗位或蒙汉兼通岗位中的一个,不得兼报。报考者要认真阅读本公告有关报考要求和资格条件,对照个人情况认真选择符合条件的报考岗位。